2007年9月4日 星期二

前所未見的女性──追思陳映雪博士

陳映雪博士一生成就
非凡,深信已有很多論述
記載。 本人生逢其時,在
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
研究所 行政室服務期間很
榮幸與這位傑出的科學家
共事八年,深受到陳博士
多方指導與教誨,並從她
身體力行的人生哲學獲得
啟發和勇氣。



// 回想民國七十七年七月陳映雪博士返抵國門,第一個印象是陳博士全心全力投入癌症研究之中,她夜以繼日、不眠不休的服務熱忱,很難令人相信她曾經是癌症患者,而其奮發向上的精神,深深牽引著生醫所裡每一位同仁。

生醫所行政室的一大特色是清一色的女性工作者。陳博士回國前,生醫所已有不少科學家,但只有少數幾位是女性(李小媛博士、高閬仙博士、趙麗洋博士、潘文涵博士),她們均表現優異,個個努力有加,是行政室心目中的女強人和學習榜樣。陳博士加入生醫所無疑的帶來新的氣象,與她們所不同的是,陳博士為第一位長期歸國服務的資深研究人員,也是生醫所第一位女性研究組召集人,她的出現開闊了我們的視野和想像空間。陳博士認真工作,重於實踐,領導癌症研究組成為生醫所最有組織、最有規模的研究組,實並不意外。

陳博士的科學精神也表現在行政業務上。令人最為印象深刻的是,行政室每次發出的中英文通知或文件,如有錯誤,陳博士都會不厭其煩予以一一修正,甚自親自面對面指導,她仔細地把錯字或文法疏失、甚至連微細的標點符號或空格格數,均詳詳細細地更正,交回給承辦人參考。行政室經常請研究人員協助編寫或審查文件,陳博士總是準時繳回行政室彙整。她的鉅細靡遺、追根究底、尊重行政人員的精神和高度的耐心,為行政室同仁所景仰、學習,促使同仁日日有所精進。

相對於大部分從海外返國的研究人員,行政人員面臨若干文化差異也會發生一些令人爆笑的「文化震撼(Culture Shock)」小插曲 。有一次,癌症研究組徵求行政秘書,請行政室代為辦理登報和初步的面談。由於行政人員少不更事,缺乏經驗,徵人廣告和面談時不知不覺常因循國內的習慣。例如在登報徵才時限制條件,面談時問及來參加面試者一些與工作較不相關的問題等,如家庭成員如何,是否結婚了,甚至沒結婚的也會順口問問打算何時結婚等類似的問題。反之,國外在徵才廣告很少限制男、女或年齡等條件(當然更不可以限制膚色或種族),面談時也少談一些會造成“歧視”或“侵犯隱私”的問題。事後癌症研究組把一些面談技巧正式建議給行政室,讓承辦人有正確的專業知能,是一次寶貴的機會教育。

偶而陳博士會到行政室來與同仁共進午餐,有幾次侃侃而談她過去求學的經過、身兼數職辛苦經營子女的教育、和照顧家庭的重任,對我們這一群年輕職業婦女寄予深切期許。陳博士說,二、三十年前在美國醫學院求學和工作的女性並不多,東方女性更是稀少,女性科學家地位低落,所面臨多方面的壓力極大,所需要的精神支柱除來自家人之外,還需要堅強的意志,才可望成功,出人頭地。陳博士一方面勉勵我們不斷學習,追求新知,一方面提醒我們無論再忙碌、再辛苦,教育下一代成為社會的中堅份子是職業婦女一項無可替代的神聖使命。就因為有這麼一位「最佳職業婦女」,無怪乎她的成就傑出,家庭美滿,三位子女(台偉、斐思、雅博)個個出類拔萃,溫文儒雅,而女兒斐思有乃母之風,思想敏銳,獨立自主,在二、三十年後的今天陳博士的加倍努力和長期耕耘有了豐碩傲人的成果。

陳博士承擔困難和病痛的堅強和勇氣也是絕無僅有。在返國之前陳博士已罹患癌症,經過數次的治療後暫時痊癒,後來癌細胞轉移致使癌症復發,她又接受大大小小尖端先進的手術不計其數,經歷許多的常人所無法忍受的煎熬。陳博士曾告訴我們,她也曾經擔心害怕,但是,因為自己是一個研究癌症科學的人,她樂意奉獻自己的生命在學術研究上。陳博士自己的選擇,充份表達出科學家至高完美的情操。一向支持抗癌公益活動的她,即使在最後一個月的時間,她仍熱情參加在台大舉行的防癌義賣園遊會,同時,在今(八十八)年六月份,陳博士強忍著全身的疼痛參與國家衛生研究院的EQ運動會,為吳院長的隊伍加油打氣。

這位科學家所散發的光與熱,對行政同仁而言,實不止於知性的啟發,不止於女性的成長教育。她的成就為女性建立了一個新的里程碑,她的平權思想與家庭觀念,讓同仁跳出傳統的框框與俗世的紛擾,而她的勇氣和堅強,也使我們勇於面對未來的改變,承擔責任,甚至於承擔苦難。

今年八月九日出版的美國商業周刊(Business Week)刊載,在美國25歲到35歲的青年中,受大專教育的女性人數第一次高於男性;而女性為法學院入學人數的46%,醫學院畢業生的42%,取得博士學位者的40%。該報導還指出,時代巨輪下的兩股力量─快速的科技進步與全球化─將造就新型態的經濟結構,有助於提升女性工作地位,該報導更進一步地預測,女性知識份子與就業者質與量的改變,將在二十一世紀締造更友善更美好的世界。雖然台灣要達到這個數字還有一段漫長的路要走,但深信陳博士如果健在,將樂於見到這則報導。

在此跨世紀的時刻,謹以本文獻給這位不平凡的女性。

資料來源:http://www.ibms.sinica.edu.tw/html/6_3/6-3m.htm

沒有留言: